全部
D-二聚体在儿科临床中检测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6-11-21   点击:

  各种原因引起内皮细胞、组织、红细胞及血小板损伤等,均可导致机体凝血机制被激活,造成微循环广泛,微小血栓即DIC 形成,大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被消耗,并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从理论上说凝血系统被激活在前,纤溶系统激活在后,但实际上两者几乎是同时进行,且互有交联,它们之间是一种动态关系,不易截然分开。两种病理过程的进展程度与病程早晚有关,DIC早期以凝血过程为主,晚期以继发性纤溶亢进为主,且不同脏器在同一时间可处于不同的时期。

 

  一、D-二聚体的产生和生理学特性及诊断价值

 

  各种病因引起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同时,纤溶系统也被激活而形成纤溶酶,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产生各种大小不同片段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中D-二聚体是降解已交联的纤维蛋白所产生的最小片段。它的形成与血液凝固、血栓溶解及机体的炎症有某种内在联系,因此它的升高可作为血栓形成、肺栓塞、DIC 等的诊断指标。在DIC 的高凝状态即能检出,阳性率为97%,阳性预测率为96%,特异性为97%。我院对36例DIC患儿进行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为94.4%。正因它具有较高特异性和阳性率,故是DIC早期敏感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与DIC的传统诊断指标比较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因此可作为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目前国际上已将此试验作为确定或排除DIC的关键性试验。

 

  二、在儿科临床中检测的意义

 

  DIC早期表现较隐匿,特别是高凝期持续时间短,临床无出血表现,不易发现,到出现广泛的出血倾向时,往往已为DIC的晚期,常常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最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死。故早诊断、早治疗对及时控制病情进展,对降低危重患儿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科各种急慢性感染、各系统严重病变及新生儿时期的各种病理情况均可产生高凝状态导致DIC发生。但对于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由于生理特点及一些疾病均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而并非DIC。3P试验新生儿不敏感,可有假阳性及假阴性。FDP人为影响因素又较大。因此,在儿科临床中D-二聚体的检测与传统的DIC 诊断指标比较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除DIC 外,一些免疫性疾病由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也可导致凝血功能紊乱或血栓形成。就近年来D-二聚体检测在儿科临床中应用现作综述如下。

 

  2.1 在各种危重新生儿中检测价值

 

  机体缺氧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状态的改变。高美玲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的血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发现两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侯燕明对多胎妊娠中发生死胎后存活胎儿生后血清中D-二聚体测定发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伴有窒息者为著。此外,其他危重的新生儿如硬肿症、败血症、坏死性肠炎等患儿血清D-二聚体均高于正常儿。由此说明新生儿缺氧缺血状态以及其他危重情况均存在凝血激活而产生高凝状态,形成微血栓,而体内的微血栓形成又成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病理基础。D-二聚体的检测可预告高凝状态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DIC 和选用抗凝药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2.2 在肾脏疾病中检测的意义

 

  高凝状态是肾病综合征并发症之一,常导致治疗困难或无效,并可出现器官血栓栓塞,特别发生脑栓塞、肺栓塞时可造成严重危害。但临床上栓塞多数无明显症状,这给判断患儿是否伴发高凝状况及抗凝治疗带来了困难。张琳发现肾综高凝组的D-二聚体明显高于普通组,且随着治疗病情好转而下降。刘振翔也证实肾综患儿的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提示肾病患儿体内或肾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予以肝素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下降。故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肾病高凝状态的诊断和疗效检测指标之一。此外,石世同通过对过敏性紫癜患儿D-二聚体的检测发现该病患儿的阳性率较正常儿童明显增高,且动态观察发现肾型持续阳性率最高。提示动态检测D-二聚体可作为临床判断有无肾损害的指标之一。

 

  2.3 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检测意义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 ,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MSOF) 发生。魏群德等对SIRS 患儿进行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 测定,发现SIRS时血浆VW、D-二聚体明显升高,提示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凝血功能出现紊乱。且随SIRS程度加重、病情恶化时升高程度更显著。故血VW、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监测SIRS 危重程度,预测MODS 及其预后的参考指标。

 

  2.4 对儿童外伤性梗死的诊断

 

  儿童头部外伤由于脑挫裂伤或颅内出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预后较差。但部分患儿出现的肢体瘫痪并非是由上述情况所致,而是脑梗死引起,一般1个月~ 2个月痊愈。然而两者早期症状相似,CT检查的阳性率又低,在诊断和对预后的判断上易混淆。杨术真等对外伤性脑栓塞患儿在伤后早期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发现其含量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恢复含量逐渐下降。因此,对外伤患儿动态检测血浆的D-二聚含量,有利于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同时也可对治疗疗效监测和预后的评估有着重大临床实用价值。

 

  D-二聚体在儿科临床工作中除有助于上述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疗效的监测外,在成人它还可用于肝病的检测、肺栓塞诊断及溶栓药物疗效监测等方面,随着对D-二聚体测定意义的进一步认识及检测水平进一步提高,它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将会得到更广泛应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